教育热点 -亚博app客户

当前位置: 兰科新闻 > 教育热点

以新时代伟大成就涵养大学生品德修养

作者: 时间:2024-07-02 08:57:02 点击:134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4年6月28日02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加强大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

加强大学生品德教育,要深刻认识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和社会运行的主流话语。要教育大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用世界的眼光、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和社会运行的主流话语中认清自己的使命职责。既要看变化的世界,也要看世界中发展变化的中国,更要分析中国在世界中的发展方式和存在形态,这是大学生品德教育立足的社会之本。

当代大学生只有准确认识自身肩负的现实使命,才会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畏艰难险阻勇毅前行、不为各种变化的矛盾所遮目。莘莘学子被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就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充满信心,努力顺应时代的趋势并融入其中,确立自身发展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把青春献给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大学生品德教育要植根历史的选择,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历史经验是现实发展和未来抉择的明镜。联系历史审视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使大学生从历史的发展演变轨迹中,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艰难性和严肃性,从而坚定现实选择,这是大学生品德教育立足的现实之本。

大学生品德教育还要加强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体系建设。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培育形成社会主义道德、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三个环节,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品德教育,为他们提供精神力量,助力他们成长为国之栋梁。

培育形成社会主义道德,就是要遵循社会道德习惯,更要遵循新的社会道德规范。每一个个体“我”要认识人类生存发展的历史。历史是现实发展的基础,现实是历史发展的延伸。割断历史继承的重建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解人类的生存思考,了解人类的道德轨迹和社会价值取向,“我”才会明确自身的文化历史背景以及当前正处于怎样的文化历史坐标点上,才会知道“我”人生的价值追求是什么,从而按照生活的逻辑、道德的逻辑、成功的逻辑做人做事,成长成才。

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就是要积极践行新的社会道德规范。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个人的道德践行不可避免地面对两个层面的影响,一是社会道德习惯,这是人们长久沿袭、约定俗成的道德内容。这些内容潜移默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成为个人道德表现的重要影响资源。社会道德习惯固然是人们的一种认定传承,但时代的变革进步必然使社会道德习惯存在某些局限。二是社会道德规范,这是随着时代发展进步,由国家层面形成的道德规则。它作为主旋律或引领或决定着个人道德建设的方向,是个人的道德建设过程中不可易的规定。遵循社会道德习惯,可以保持固有的秩序,但是容易形成守成乃至教条、僵化。新的社会道德规范是历史继承与时代思想的合构,更是新时代内容的彰显。新的社会道德规范是建设新社会的动力,只有积极践行新的社会道德规范,才会真正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新时代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其中包含的精神,对涵养大学生品德有重要价值。在社会转型的当前,继承优秀的道德传统,建构新时代的道德体系,积极彰显新的社会道德规范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品德修养更显得迫切和必要。

总之,加强当代大学生品德教育的建设,是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任务。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使他们成为视野开阔、行为创新、高奏时代先声的时代新人,是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是评价高等教育育人质量的重要尺度。

(作者:宋成修,系烟台职业学院基础部教师)


网站地图